QQ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400-662-6086
TOP

《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发布,有何亮点?

发布时间:2021-05-19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timg (5).jpg

当前,5G移动通信技术的商用方兴未艾,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全球竞争已悄然上演。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我国早已开始进行6G通信关键技术和专利布局,尤其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6G创新的主要力量,应做好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继续抢占先机。


  “从专利数据角度出发,前瞻性地分析研究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态势,有助于发挥知识产权对于6G通信技术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对于推动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燕妮表示。


  6G创新,专利先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介绍,按照通信行业“商用一代,规划一代”的发展规律,目前全球6G研发的大幕已经拉开。芬兰、美国、韩国、日本均开展了6G通信技术研究,竞相抢占6G技术高地。国际标准组织ITU和3GPP对于6G相关标准的制定给出了计划时间表。我国也已于2019年全面启动6G通信技术研发。


  虽然目前6G的探讨研究仍处于愿景架构阶段,但业界普遍认为未来6G将具有“智能”驱动,“快、准、全”的技术特性,太赫兹技术、空天海地一体化技术、确定性网络技术和基于AI的空口技术等6G关键技术是未来发展重点。为掌握全球范围内6G技术的发展态势,报告对上述四大关键技术的专利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近20年特别是2011年之后,全球6G通信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全球6G通信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为3.8万余项,中国是6G通信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专利申请占比35%(1.3万余项),位居全球首位。从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趋势来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保持平稳,趋势相对较为平缓,而中国从2009年之后,相关专利申请量开始迅速增加,明显超过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从申请主体看,企业走在了国外6G通信技术创新的前列,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引领了中国6G创新。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日本、美国和韩国各有3家, 依次是日本NEC公司、韩国大宇通信公司、日本三菱电子公司、韩国电信研究院、韩国三星电子、美国修斯网络系统公司、日本NTT公司、美国高通公司和美国卫讯公司,来自中国的电子科技大学位列该领域全球专利申请第八位。


  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6G通信技术基础研发的主要力量,在特定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例如,全球涉及太赫兹技术的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中国申请人占据6家,均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位列前两位。在AI的空口技术专利申请中,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占比达到75%,但中国申请人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其中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位列前三位。


  力促转化,抢占先机


  虽然从专利申请数量看,中国在6G通信关键技术领域做到了早谋划、早布局,但是能否持续发力继续抢占先机,能否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G专利成果成功转化,还有待观察。对此,报告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布局储备。中国在6G通信关键技术领域早已开始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应争取利用5G上的技术优势,保持良好研发态势,做好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继续抢占先机。


  二是关注国外先发优势技术,深挖自身潜在研发实力。在确定性网络等关键技术方面,中国的起步较晚,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相对较为薄弱。国内创新主体应多关注国外先发优势技术,同步加紧技术研发实现突破,同时要充分利用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制定配套的专利布局策略,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


  三是整合产学研优质资源,推动专利成果转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下,国内通信产业应立足“双循环”,加强国内产业链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尝试推动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合作,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专利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日本和韩国在6G通信的轨道角动量技术、卫星技术、高空平台通信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日本的NTT公司、NEC公司、三菱公司、软银公司和韩国的大宇通信公司等企业相关专利申请均位居前列。报告建议,国内企业可与这些国家及企业开展6G通信产业国际合作。


  五是将专利和开源相结合。以确定性网络技术为例,中国技术起步和产业化应用相比欧美国家较晚,而在开源软件方面则更具创造性、质量更好、生产成本更低,开源已经成为现代组织以及越来越多的传统组织构建软件的方式。报告建议,中国企业在筑牢专利保护体系的同时,积极参与开源发展,构建良好的技术生态环境。(本报记者 刘仁 实习记者 叶云彤)



江苏华企立方市场部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