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防护型救护车是通过车内负压装置吸入空气,并在出风口通过排风净化装置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患人员交叉感染的机会,还可杀灭病毒,避免病毒传染因子外泄污染环境而感染他人。同时车内配备有各种紧急救治设施,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员的运输和现场及时救治患者提供了保障。
这种全负压层流高效消毒的传染病监护救护车(公开号:CN104523385A),主要利用负压发生器结合设置在车厢内部的空气内循环组件,确保车厢内部气体仅能够排放至外界环境,在车厢内形成负压环境,并分别对车厢内部循环的空气以及车厢排出的空气 进行消毒净化处理,确保车厢内部空气具有较高洁净度的同时,避免病菌外传。
本文主要针对监护防护型救护车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分析,挖掘其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专利技术,以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本文在incopat中利用分类号和关键词针对监护防护型救护车进行检索,涉及的分类号包括A61G3、E01F15、B60P3,关键词有负压(negative)、传染(infection)、防疫(epidemic)、病毒(virus)、隔离、SARS等,以及涉及领域的关键词救护车、急救车等;通过人工去噪,截至2020年2月9日共获取专利文献68篇,基于以上数据对监护防护型救护车领域进行专利分析研究。
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经检索分析,监护救护型救护车相关专利申请态势整体呈现不稳定性,其中2003年由于SARS的暴发,相关的专利申请于2003年至2004年呈现较快的增长;为了利于SARS疑似病人的及时救护、隔离并减少传播,多家企业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如山东省章丘市卫生防疫站研发了一种SARS诊断检查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发了一种传染病员救护车车内空气处理装置,其通过在救护车病室内建立负压,阻断病毒等气溶胶污染物从病室密封不严的缝隙向外传播;除此之外,日本、奥地利、德国也有相关的研究;2005年至2007年间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极少,仅为一两件;而2009年、2013年至2014年和2017年申请量略有增长,其中2009年相关专利申请为7件,相应的申请人主要有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有限公司、谢建浩等,这一时期的申请量较高无疑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暴发有关;2013年至2014年申请量共计15件,相关技术主要由珠海新康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宁波凯福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东健净化有限公司、尚荣医疗、南京海格专用车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拥有;2017年提交的相关专利申请主要涉及警用ICU重症监护救护车、负压救护车(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救护车医疗舱负压系统(刘翼)等。
对比国内外相关的专利申请,中国在监护防护型救护车研发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多,达到了58件;其次是日本,但其相关专利申请仍较少,仅为5件。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广东、重庆、安徽、北京等地,江苏省的专利申请主体主要涉及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南京海格专用车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汽专用车有限公司、江苏中意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车制造企业;浙江省相关专利申请主要由谢建浩、吴素琴等个人提出;广东省相应的企业主要有广东飞驰特种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新康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广东海乔专用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的申请人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除上述几个省份外,河南省的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具有负压、空调及自然换风功能的负压急救车,其负压舱的气流运用流体力学原理,采用上送下排,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进入负压舱,负压舱内被污染的空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装置过滤、消毒后由排风风机强制排向车外,形成从清洁区(医护人员区)向污染区(病员区)的定向气流,并产生一个阶梯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
申请主体及类型分析
对监护救护型救护车相关专利申请人统计分析可知,该领域专利量较少,且分布相对分散。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申请量为3件,主要涉及医疗急救车和手术救护车。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类型有伤残运送车、救护车、救险车等多种车型,其中,江铃负压救护车成型于非典时期。2003年,为应对非典疫情,江铃汽车快速开发出全国首辆救护专用车。2010年,江铃汽车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负压救护车,在甲型H1N1流感等防疫攻坚战中,江铃负压救护车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截至目前,江铃汽车涉及负压救护车相关的专利申请有3件。较晚于江陵负压救护车,2015年武汉东湖天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第二炮兵某部研制了新型负压救护车,能有效消除医源性感染给医护人员健康带来的威胁。除此之外,南京海格专用车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市富园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宁波凯福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均提交了相关专利申请,但其申请量均未超过2件。
针对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江铃汽车加紧生产了20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紧急驰援武汉,其中10辆无偿捐赠给武汉,为重点疫区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郑州宇通客车捐赠给武汉抗疫前线的10辆负压救护车顺利下线交付,紧急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抗击疫情。由此可知,国内监护防护型救护车相关的专利申请虽然数量不多,但多数均发挥了实际效应,转化为了产品,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监护防护型救护车领域的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的占比较大为36件,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在监护防护型救护车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虽数量不多,但多数实现了技术推广,完成了产品转化;除企业申请外,个人申请14件,机关团体6件,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计3件,这也凸显了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相对较为薄弱。
同时,在相关的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为62%,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仅为1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监护防护型救护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薄弱,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故进一步研发高技术含量、高精准防护的监护防护型救护车已迫在眉睫。
主要专利技术分析
笔者经检索将监护防护型救护车领域主要的专利技术列举如下,供相关需求企业快速了解监护防护型救护车现有的专利技术,以利于进一步地研发新技术、寻求业务合作伙伴或实现产品认购等。
监护救护型救护车主要专利技术包括:珠海新康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的“全负压层流高效消毒的传染病监护救护车”(申请号:CN201410856971.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的“传染病员救护车车内空气处理装置”(申请号:CN03137965.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急救车”(申请号:CN201520035319.8);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负压、空调及自然换风功能的负压急救车”(申请号:CN200420075418.0);武汉东湖天康科技有限公司的“防止医患交叉感染的负压救护车”(申请号:CN200510019992.3);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一种警用ICU重症监护救护车”(申请号:CN201720619182.X)与“一种负压救护车”(申请号:CN201720367698.X);四川普达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的“一种基于救护车的负压舱”(申请号:CN201811258423.8);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救护车医疗舱负压系统”(申请号:CN201320211645.0);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有限公司的“全隔离多功能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申请号; CN201210449708.6);广东飞驰特种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带负压装置的救护车”(申请号:CN201620780829.2)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国内外在监护防护型救护车方面的专利技术偏少,也不存在技术成熟度比较高的企业或科研机构,故该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技术研发空间和专利布局空间。在此,笔者给出如下建议,供相应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参考。
其一,重视专利布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经济时代,专利价值不容小觑,企业不仅要注重专利申请的数量,更需要认识到基础型、标准型等高价值专利在行业竞争中的积极意义。
其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借助其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大监护防护型救护车技术的研究,以提高防护性能、优化结构布局,提升智能化程度等;而企业可通过校企联合,挖掘基础型专利技术,加大专利布局,实现专利的市场化推广。
其三,制定监护防护型救护车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及相关专利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救护车的市场知名度,抢占市场先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 慕军营)
江苏华企立方市场部编辑发布